10.3864/j.issn.0578-1752.2014.09.019
贵州省烟青虫遗传多样性
【目的】探讨贵州省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不同地理种群间是否存在遗传分化及分化程度,揭示遗传分化产生的规律及机理,为指导虫情监测及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30个烟青虫地理种群为试验材料,从43对近缘种SSR引物中筛选出6对引物用于PCR扩增,PCR产物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常规银染法染色。用PopGene Version1.32对各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MEGA5.0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采用Mantel检测法比较遗传一致度与海拔差距、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30个烟青虫地理种群在6个微卫星位点中观测等位基因数为3-8,平均为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498-2.2219,平均为1.8594。Shannon信息指数为0.5310-1.0609,平均为0.8423。观测杂合度为0.0260-0.2672,平均为0.1239;期望杂合度为0.3123-0.5520,平均为0.4539;期望杂合度均高于观测杂合度,说明各种群以纯合子为主。烟青虫地理种群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FIS为0.0798-0.7906,平均为0.2801, FIT为0.4842-0.9731,平均为0.7809,FIS、FIT均为正数,说明贵州省各烟区烟青虫种群存在近交现象。FST为0.3879-0.9256,基因流Nm﹤1,说明在这6个位点上各种群间极度分化,基因交流水平低。遗传距离(D)为0.0068-2.5193,遗传一致度(I)为0.1051-0.9933,松桃与印江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大,道真种群与赫章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遗传一致度最小。UPGMA聚类分析表明,贵州省30个烟青虫地理种群大致分为3部分,聚类结果在自然地理分布方面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仅部分种群体现了地理距离和遗传分化的关系。Mantel检测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遗传一致度与海拔差距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贵州省烟青虫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种群间极度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地理隔离没有对种群遗传分化造成显著影响。
贵州、烟青虫、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
S66;S816.5;Q943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022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836-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