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3.04.007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
[目的]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四川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及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型为主,占测定菌株的62.5%,A1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8.8%和18.4%,A1交配型菌株集中在九龙县和普格县.192个菌株中共测定出5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发生频率最高,99.48%的供试菌株含有多个毒力基因.甲霜灵敏感性测定发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包含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63.0%、22.0%和15.0%,敏感菌株分布于普格县、道孚县和九龙县.检测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有Ⅰa和Ⅱ a两种单倍型,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7.4%和2.6%,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马铃薯晚疫病菌广泛分布于四川各马铃薯产区,其中存在A1交配型、A2交配型、自育型和未知交配型菌株.[结论]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亟待发掘新抗源和培育水平抗病品种,以及合理布局已有抗病品种和利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科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致病疫霉
46
四川省"十二五"育种公关项目2011NZ0098-17
2013-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2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