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4.003

拟南芥T1N6_22在抵抗Pst DC3000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引用
[目的]明确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T1N6_22在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DC3000的抗性原因.[方法]对t1n6_22突变体和转基因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 22接种PstDC3000,检测其症状;采用间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接种突变体中胼胝质的积累情况;测定接种叶片中Pst DC3000的生长量,明确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检测SA、JA和ET对T1N6_22表达的影响及T1N6_22对抗病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quantitative rea1-time PCR技术,检测Pst DC3000对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结果]t1n6_22突变体接种PstDC3000后表现明显的抗病症状,而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和拟南芥野生型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SA处理拟南芥野生型,T1N6_2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经JA和ACC处理,该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t1n6_ 22突变体中,PAL、PR4、PPO、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野生型Co1-0和转基因回复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拟南芥野生型中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3、PR5和PDF1.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结论]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T1N6_ 22的表达受SA诱导,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泌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T1N6_22、拟南芥、Pst DC3000、抗病信号途径

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20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2204032;河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QJ201231

2013-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78-68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11-1328/S

46

2013,46(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