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模式对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 ”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 cm、80-100 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 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 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保护地、不同灌溉模式、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43
S1(农业基础科学)
辽宁省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8212003;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2007T156
2010-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625-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