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10.02.005
苜蓿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同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且叶色与总皂甙含量的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P=-0.422~(**));干重与总皂甙含量的相关主要是通过株高、叶色和干物质率的间接作用.”结论”通过常规育种方法要育成低皂甙苜蓿品种较为困难,而一些高皂甙含量的后代系可作为高皂甙苜蓿品种的育种材料;苜蓿的叶色可以作为快速识别苜蓿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标记.
苜蓿、总皂甙、遗传力、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43
S5(农作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2007CB1089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O1A19-7和2008BADB3B10-6
2010-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5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