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4/j.issn.0578-1752.2008.02.035
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H-FABP基因型与相关性状关系研究
[目的] 对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H-FABP基因多态性以及与生产性状的相关进行分析,为在湖北白猪优质系培育过程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PCR-RFLP(HinfI、HaeⅢ、Msp I)方法分析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共计282头猪的H-FABP基因5'-上游区域和第二内含子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杂交后代H-FABP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 湖北白猪在 Hinf I-RFLP位点表现为单态,在HaeⅢ-RFLP 和MspI-RFLP位点上呈现多态,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在三个酶切位点均呈现出多态;湖北白猪在Hinf I-RFLP、Hae Ⅲ-RFLP 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在MspI-RFLP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其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均表现为中度多态;不同基因型对IMF(Intramuscular fat,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 Aa>AA,dd基因型IMF含量显著高于DD、Dd基因型(P<0.05),aa、Aa基因型IMF含量极显著高于从型(P<0.01).HH基因型20日龄重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5).其它生产性能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选育群体中可以通过选择H-FABP的优势基因型(aa-dd-HH)提高IMF含量而不影响其它生产性状.
H-FABP基因型、湖北白猪、杂交后代、相关性状
41
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2008-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