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78-1752.1999.02.004
小麦核不育的遗传研究和雄性不育遗传模式的建立
综述了多年对小麦雄性不育研究的进展.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显性雄性不育材料,它的显性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距离着丝点31.16cM.以矮变1号小麦为标记性状供体,经大群体筛选和细胞学研究,研制出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矮败小麦.在矮败小麦中,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交换率仅为0.18%.该两基因的连锁片段已转移到中国春小麦ph1b突变体和八倍体小黑麦中.发现一套基因控制的雌雄性都不育的小麦遗传种质和双隐性基因控制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综合分析已发现的核不育材料,提出植物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材料起源假说;经遗传分析和数学推导,建立植物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遗传模式.
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研究、遗传模式
32
S5(农作物)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
2004-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