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2~2.17之间,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宽,最低的是树型;变异系数在9.93%~47.6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最小的是叶脉对数;基于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41份武夷名丛聚为3个类群,3个类群间除了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脉对数等10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代表了21个农艺性状的71.97%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根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4位的武夷名丛为金锁匙、半天妖、水金龟和金罗汉,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
武夷名丛、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21
S571.1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武夷学院科研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南平市科技计划;南平市科技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9-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