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841/j.issn.1007-4333.2020.05.01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引用
为明确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基于1995-2019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1 162对研究数据,综合分析免耕和秸秆还田的农田生态及生产效应.结果 表明,在全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范围内,仅考虑耕作影响,以翻耕为对照,免耕试验中,占比75.00%的试验研究表现出固碳速率提高,占比42.70%的试验研究表现出增产;仅考虑秸秆影响,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秸秆还田试验中占比88.23%的试验表现出固碳速率提高,占比79.80%的试验表现出增产.与传统方式相比,免耕与秸秆还田技术充分推广后,其固碳潜力可分别增至2.22×1010和7.00×1010 kg/年,增幅分别为63.90%和7.00%;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分别增加-1.16%和3.72%.回归分析表明,免耕对作物产量和有机碳的影响分别与平均气温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粘粒含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与试验年限显著相关,与土壤pH极显著相关,而对有机碳的影响则与粘粒含量和土壤pH显著相关.总体上,免耕和秸秆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但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免耕和秸秆还田相对传统耕作在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Ⅳ等区域表现为固碳速率提高.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免耕与秸秆还田的互作效应,进一步增强农田生态效益,提高作物产量.

免耕、秸秆还田、农田、固碳、产量

25

S34(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36

2020-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007-4333

11-3837/S

25

2020,25(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