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921.2022.07.002
常压高浓度氧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病因分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常压高浓度氧(NBO)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病因分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NBO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发病4.5 h内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包括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 d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患者的比例.次要结局分为有效性结局[发病后90 d功能极好(mRS评分≤1分)和溶栓后即刻、24 h及发病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发病后7 d梗死体积]和安全性结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7 d症状加重、并发症、发病后90 d死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病因分型与发病后90 d功能独立的相关性.结果 共111例接受NBO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组68例,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组43例.(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患者比例、血糖值均高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大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发病后90 d功能独立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52/68)比83.7%(36/43),P=0.36].(3)发病后7 d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梗死体积大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组[18.9(6.5,34.1)cm3比8.6(4.6,23.8)c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事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OAST分型与发病后90 d功能是否独立不相关(OR=1.106,95%CI:0.339~3.610;P=0.867).结论 NBO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不同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发病后90 d功能独立结局不相关,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卒中、神经保护、溶栓、常压高浓度氧治疗、病因分型
19
R743.3;R587.1;R25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20108011
202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4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