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921.2015.07.011
心脑血管系统缺血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1986年 Murry等[1]率先制作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动物模型及进行相关研究后,随后有学者报道了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 ),这些操作均可称为缺血适应(ischemic conditioning,IC)[2-3]。不同的临床前研究模型分别对心脏和大脑IC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其通过复杂的信号途径达到对缺血、缺氧器官或组织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细胞死亡。根据IC的基础研究结果,将IC操作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患者,同样观察到IC对心脏和脑缺血、缺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显示IC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IC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IC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保护,以利于相关疾病的预防。
缺血适应、心脑血管系统、机制、综述
R54;R97
2015-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8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