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921.2013.06.002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寒战与抗寒战分析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寒战出现规律与抗寒战措施,以保障血管内低温治疗的顺利实施.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2例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并经抗寒战处理的患者,根据寒战程度,分为无寒战或轻度寒战(0~1级)组(5例)和中重度寒战(2~3级)组(17例).分析寒战与低温的相关性、寒战与抗寒战药物的相关性、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寒战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①22例患者中,低温全程伴有寒战19例(86.4%),其中轻度(1级)2例(10.5%)、中度(2级)12例(63.2%);重度(3级)5例(26.3%).各低温阶段中,诱导低温期寒战发生率最高,为68.2% (15/22),0~1级寒战患者平均降温速度[(0.92±0.59)℃/h[快于2~3级寒战患者[(0.51±0.15)℃/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P=0.090).②应用哌替啶、咪达唑仑和肌松药的患者,寒战发生率分别为89.5%、83.3%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级寒战组与2~3级寒战组比较,抗寒战药物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胃肠动力抑制(95.5%,21/22)、肝功能异常(77.3%,17/22)和循环抑制(40.9%,9/22).④无寒战和轻度寒战患者与中重度寒战患者相比,不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温过程中,诱导低温期间寒战发生率最高,并以中度寒战为主;中重度寒战可减慢诱导低温期间的降温速度,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寒战措施;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但可以控制,对预后影响不大.
脑梗死、重症监护、低温、人工、寒战、大面积脑梗死、抗寒战
10
R74;R6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11107058811010;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3-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8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