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之秦中,渐及东土”:丝绸之路纬度同质性与域外农作物的引进
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是农作物引种的重要通道.由于这条通道呈东西走向,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根据气候相似性理论,气候因素对域外农作物的引进影响较小.反观宋元以来的南北向引种,受气候差异的影响,整个社会对异地引种中农作物的生态适应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农业历史上著名的风土理论.经过丝绸之路被引进的农作物,首先种植在关中地区,试种与风土适应后,逐步推广到华北和其它地区,融入到传统社会中,成为推动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丝绸之路、域外农作物、气候相似性理论、异地、关中
36
S-09;K207(一般性理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农业文明通史”13JZD03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民国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研究”2015RWYB17
2018-01-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