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进渔退”:20世纪50-80年代鄱阳湖区的草洲纠纷
草洲是鄱阳湖区的重要资源,既能提供绿肥、饲料、燃料和原料,又可以围垦成耕地.20世纪50-80年代鄱阳湖区发生了很多草洲纠纷.本文将草洲纠纷置于系统论视野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原因,从环境、人口、制度和经营管理四大要素入手,探讨鄱阳湖区草洲纠纷的解决.草洲纠纷不仅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亦不可避免地给地方文化等诸方面带来消极影响.当然草洲纠纷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是社会的“预警器”,具有社会“安全阀”和“排气孔”功能,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
农进渔退、湖区农耕化、鄱阳湖区、草洲纠纷、系统论
33
S-09;K207(一般性理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明清以来长江中游的湖区农耕化问题研究”编号:2014T70614;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湖区农耕化与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社会变迁”编号:2013M540533“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编号:13CZS050.
2015-0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