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灾害变化与灾荒关系
因为历史灾害信息存在明显缺失现象,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灾害记录并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当时的灾情状况,但可以从中窥探当时国家层面对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由此研读考察,可以发现关中地区有别于山东诸郡国的若干灾害特征,即两汉时期灾害史料中所体现的政治中心区较核心经济区更受关注的记录原则.在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灾害变化的论证基础上,分析了西汉时期关中灾害中心区的灾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与关中灾害区相关的农业技术问题,提出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导向不是追求高产而是获得稳产的新观点,即当时主要的农业技术改进并未取得较高粮食产量,而是基于应对自然灾害以达到粮食稳产的目的.
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灾害记录、灾荒关系、灾害中心区
33
S-09;K207(一般性理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两千年来西北地区灾荒与灾害地理研究”10JJD790035;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科研项目“从中心到非中心:西北地区历史灾害与社会关系的阶段性表达”.
2015-0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