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法在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应用
为了研究因子分析法在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探讨生产试验结果更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使优良品种投入更高效的大面积栽培和推广,本研究对2018年田丰玉米品种联合体生产试验(中海拔组)6个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在保山试点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等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3.33%,2个独立的公因子较真实地反映了所支配的7个性状及其相互关系.第一公因子主要包含生育期、灰斑病、穗腐病、小斑病和大斑病5个性状,称为生育期和抗病性因子;第二公因子主要支配了株高和穗位高,称为主要农艺性状因子.通过计算公因子得分,6个参试品种中,'金禾880'综合得分最低,第一公因子得分最低,栽培生产中可适时早播;'富华9号'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第二公因子得分最高,栽培生产中可适当降低株高穗位;'金禾玉618'综合因子得分最佳,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大面积常规化种植和推广.因子分析法用于玉米生产试验的分析与评价是可行的,在栽培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因子得分对各玉米品种采取具体有效的栽培措施,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玉米、生产试验、因子分析、因子得分、评价方式
10
S513(禾谷类作物)
2020-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