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功能看融资、普惠和服务“三农”
中国经济已迈入新时代,但城乡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金融为“三农”服务的不充分,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要破解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难题,需要跳出“融资”的思维框架,综合发挥各种金融功能.普惠金融不是一个理论问题,经济和金融理论中均无有关金融应服务于精英阶层和富人的原理.实践层面中存在的金融供给不足、偿债能力难以确定、资产权益难以确定、金融服务成本制约和营业稳定程度不足等,是引致金融普惠性难以充分发挥的主要成因,这些问题应当在实践中予以克服.在中国,长期困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成因有四: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村资产难以确权、资产收益难有明确的财务簿记和金融运作成本过高.据此,实施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需要做好如下6项工作:落实土地确权工作,加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充分运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充分发挥财政机制和慈善公益机制的作用,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金融功能、普惠金融、服务三农
F832.3(金融、银行)
2018-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