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中的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来自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本文遵循“农业部门输出劳动力→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现代产业部门供给技术→两部门要素均衡配置”的思路,论证了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农业资本增加、财政支农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劳动力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优化二元经济中城乡要素配置,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有序流动的同时,应加强现代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二元经济、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农民收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08&ZD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般均衡下农业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研究"11BJL03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策研究"12YJC7902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分流与中国城乡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研究"2012M51067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城乡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研究"项目2013T60235支持
2013-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