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明教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冶面貌、文化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
F249.2(劳动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1-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