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机制的社会学研究——以湖南省野猪桥村扶贫产业的发展与转变为例
脱贫攻坚以来,一些贫困村扶贫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产业"做大做强",但是经过几年的尝试最终呈现多种小规模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野猪桥村扶贫产业的分析发现,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存在并行的显性带贫链条与隐性脱贫链条.显性带贫链条是政府政策与资本支持下村庄产业由外力引导的发展路径,而隐性脱贫链条是在村庄内生性、自发性的产业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两条链条的交织互动使得村庄产业发展具有了内生性动力,完成了从以"做大做强"为导向到"百花齐放"的转变,最终实现了村民的脱贫致富.产业帮扶不仅要发挥显性带贫链条的作用,还要顺应村庄的社会基础,积极发挥隐性脱贫链条的作用.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帮扶机制、社会基础
F323.8(中国农业经济)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组织的贫困村定点观测典型调查项目;有幸参与北京大学周飞舟教授带队的湖南省六村调查和北京大学刘爱玉教授带队的2020
2022-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