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改革还是被动调整?——征地制度变迁的社会共识与交易成本逻辑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模式已然嬗变.通过区分主动改革与被动调整两种变迁形态,本文将社会共识、交易成本耦合嵌入制度分析框架,以征地制度为缩影诠释了中国改革过程与改革模式演进的逻辑,并明确了新时代改革的新要求.在社会共识与交易成本的共同作用下,征地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78年,高度社会共识下征地制度创设与低交易成本运行阶段;1978-1998年,社会共识减弱下征地制度被动调整与高交易成本维持阶段;1998-2012年,高交易成本下征地制度改革探索与社会共识积累阶段;2012年以来,新社会共识下征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与交易成本优化阶段.由社会共识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的主动改革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应创造有利于增进改革的政治共识、价值共识和舆论共识的社会环境,推动改革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制度变迁、社会共识、交易成本、征地
F301.1(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974098
2022-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9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