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困境:另类商品化与合作劳动——基于华南某乡村旅馆项目的案例分析
21世纪初兴起的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对探索资本化、市场化之外的农村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Wright和Gibson-Graham对另类发展的认识范式,试图突破以往浪漫化抑或单纯质疑新乡村建设的二分视角,选取一个乡村旅馆合作经营的案例进行研究.本文指出了新乡村建设至少面临两个困境:一是通过“另类商品化”在经济过程中嵌入社会、文化、生态价值的困境,二是通过合作劳动维持“公地”运营的困境.这两个困境背后存在特定的社会再生产机制:前者主要是由于生产和生活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强化了农民对现金的需求;后者则可以部分归因于土地个体经营的宏观制度与合作劳动中对劳动质量的评价标准的缺失.揭示这些结构性障碍并不是否定相关实践,而是期待在对实践作出反思的基础上,找寻行动的可能空间,给实践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
新乡村建设、另类发展、嵌入、公地、合作劳动
C915(社会学)
本文研究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社会经济视野下合作经济案例研究”2662016QD049;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村地区公益创业推动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2016131
2017-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