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P、cGMP探讨运用"六经欲解时"理论治疗慢性心衰伴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cAMP、cGMP初步建立"六经欲解时"理论支持下慢性心衰伴失眠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方法:将符合慢性心衰伴失眠六经辨证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36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基础加艾司唑仑片治疗、欲解时治疗组采用欲解时基础加经方治疗、欲作时治疗组采用欲作时基础加经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慢性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LH-FQ)、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将各经病证组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患者及健康人23时、8时、13时、17时的环核苷酸(cAMP、cGMP)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cGMP升高,cAMP则变化不大;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cAMP升高,cGMP则变化不大.故慢性心衰可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在欲作时三阴经cGMP升高明显,三阳经cAMP升高明显,欲解时有所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见慢性心衰患者血浆cAMP、cGMP昼夜节律与其睡眠剥夺有关.依据慢性心衰伴失眠的六经证型,予以基础治疗的同时,基于六经病欲解时治疗上选方较为多样性,但以四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乌梅丸为主要用方.与加用西药艾司唑仑片单纯镇静安眠、抗焦虑比较,采用六经病欲解时辨证论治,对于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与六经欲解时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辨证参考依据.
环核苷酸、六经欲解时、慢性心衰伴失眠、临床研究
32
R256.2(中医内科)
2023-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