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与胃癌的关系及 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DNA-m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64例胃 癌及其癌旁组织中uPA和uPAR mRNA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生物学指征进行分析。 结果:癌与癌周比较,uPA和uPAR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例数分别为19/29和24/29,与无转移的10/35和13/35相比,P分 别<0 .01和<0.001。在浸润到肌层、浆膜层的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例数分别为25/38和30/38, 与 浸润到粘膜和粘膜下层的4/26例和7/26相比,P均<0.001。在uPA和uPAR同时阳性的病 例中, 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到肌层以下的分别占15/20和16/20,与阴性组3/11和1/11相比,P <0. 01。结论: uPA、uPAR mRNA表达在胃癌中明显升高,uPA和uPAR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胃癌、原位杂交
17
R735.2(肿瘤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