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中美合作企业诞生记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饮料的销量一直很差。第二年,可口可乐公司公开登报悬赏征译名。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击败所有对手,翻译出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最好的品牌翻译名--可口可乐。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的第一步。中美建交后,可口可乐公司计划重回大陆市场。当中粮与上海有关部门联系,打算引进可口可乐时,却遭到了强烈抵制,甚至个别单位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指责中粮引进可口可乐是“卖国主义”、“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等等。最终可口可乐不得不改为在北京建厂。几经周折,装瓶厂选在了北京五里店的中粮下属一个烤鸭厂里。尽管条件艰苦,但是经过层层改造,终于将厂房改造成符合可口可乐生产和用水的要求。1981年初,第一批可口可乐生产出来了(上图所示)。看着从灌装线上喷涌出的饮料,却流入下水道,中方人员感到很惊讶,可口可乐解释说,这是公司多年不变的惯例,为了保证质量,打开生产线后的前几分钟生产的可乐统统倒掉。现在看来,这一步步从新奇到接受的过程,也正是国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1986年可口可乐与上海方面谈判建厂,由于浓缩汁的配方秘密,美方要求独资,可当时在政策上是不允许的,后来的解决方案就是由美方控制浓缩汁厂,送给中方汽水厂,中美两方各控股50%,由此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中美合作企业。
中国、可口可乐、生产线、上海、中美合作企业、饮料、浓缩汁、中美建交、水的要求、生活方式、民族工业、卖国主义、解决方案、厂房改造、翻译名、北京、保证质量、下水道、汽水厂、灌装线
TS2;T-6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