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6300.2016.05.011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案例点评摘登

引用
点评一(张月红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二中学) 1.可取之处 (1)“对比”是美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多用于美术作品欣赏,它直观、醒目,辅助教学.而本课导入环节的三次对比,却另有不同.第一次对比是关于巴尔扎克的“形象”.学生对大文学家巴尔扎克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心中,巴尔扎克是手持文明棍、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照片中的巴尔扎克却是一种不修边幅的样子,这让学生感到一种反差.正是这种反差,激发了学生对巴尔扎克进一步了解的愿望.第二次对比是关于如何“创作”.

美术作品、创作意图、教学案例、巴尔扎克、学生、作品欣赏、美术教师、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反差、导入环节、杨柳青、文学家、天津市、中学、直观、照片、燕尾、形象、文明

I20;I2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9-4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美术教育

1005-6300

32-1300/G4

2016,(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