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6300.2016.05.011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案例点评摘登
点评一(张月红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二中学)
1.可取之处
(1)“对比”是美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多用于美术作品欣赏,它直观、醒目,辅助教学.而本课导入环节的三次对比,却另有不同.第一次对比是关于巴尔扎克的“形象”.学生对大文学家巴尔扎克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心中,巴尔扎克是手持文明棍、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照片中的巴尔扎克却是一种不修边幅的样子,这让学生感到一种反差.正是这种反差,激发了学生对巴尔扎克进一步了解的愿望.第二次对比是关于如何“创作”.
美术作品、创作意图、教学案例、巴尔扎克、学生、作品欣赏、美术教师、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反差、导入环节、杨柳青、文学家、天津市、中学、直观、照片、燕尾、形象、文明
I20;I2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