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32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 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 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 PAMP。结果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 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④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 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 J字〔2009〕2199号;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黔科合SY字〔2011〕3053号;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G字〔2012〕7047号
2016-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