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的病因和影像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新发孤立脑干梗死(Brainstem infarction,BS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连续选取302例发病7天以内的非心源性新发孤立BSI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分析患者的头颅MRI特点,包括BSI的具体部位,BSI是否位于旁正中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大小和体积、病因亚型等.结果:按照SSS-TOAST分型,150例(49.7%)BSI患者为小血管病变(SAD)病因分型,152例(50.3%)为大动脉病变(LAD)病因分型.BSI以桥脑病变最多,284例(94.0%)位于脑桥,139例(46.0%)为旁中央支动脉受累.旁正中动脉供血组Fazekas评分≥3分者81例,Fazekas评分平均3分,非旁正中动脉供血组Fazekas评分≥3分者73例,Fazekas评分平均2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13).陈旧性腔隙性梗死的数量,旁正中动脉供血组较多,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为0.037).而关于梗死大小,梗死的最大长径、最大横径、最大高度和体积,非旁正中动脉供血组均大于旁正中动脉供血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值<0.000 1).结论:不同病因的BSI患者的影像特点存在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评估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脑干梗塞、磁共振成像
31
R743.33;R445.2(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20-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74-77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