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不同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超声造影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点是否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癌患者119个病灶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分析所有病例病变区域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及模式,包括增强范围是否大于二维超声显示、增强强度、造影剂分布情况、造影剂进入肿瘤顺序、造影模式、是否有穿支血管、是否有灌注缺损等指标,术后收集乳腺癌大小、病理类型并分析组织学分级,分析其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灶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2 cm的乳腺癌更倾向于低增强或等增强,无灌注缺损及穿支血管;>2 cm的乳腺癌倾向于高增强、存在灌注缺损及穿支血管等造影特征(P<0.05).但超声造影增强范围是否大于二维超声、造影剂分布特点、造影剂进入肿瘤的顺序、造影模式的差异与病灶大小无关(P>0.05).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肿块出现造影后高增强、周边增强、速升缓降的比率高于组织学Ⅰ、Ⅱ级肿块(P<0.05),而超声造影的增强范围、造影剂进入肿瘤的顺序、是否有灌注缺损、是否有穿支血管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间无差异(P>0.05).结论:病灶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对超声造影特征的影响要强于肿瘤病理类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的表现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的变化密切相关,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点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提示作用.
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26
R737.9;R445.1(肿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60332
2015-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6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