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及MR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及MR表现,以提高对于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8月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及MR资料.10例患儿中,男4例,女6例,年龄11~60月,平均(27.0±14.54)月,主要症状:腹部包块5例,腹痛5例,其中2例患儿AFP轻度升高,10例患几分别行CT增强或MR平扫扫描.结果:10例病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5例,肝左叶3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2例,病灶直径8.1~17.8 cm,平均(13.26±3.18)cm.CT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囊实性成分比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型7例、实性型3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MR检查中,其实性部分T1、T2序列呈稍低信号,囊性部分T2呈高信号.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相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肝肿瘤、错构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儿童
26
R735.7;R814.42;R445.2(肿瘤学)
2015-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8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