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与治疗现状
蒽环类药物作为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联合化疗的基础药物,应用日益广泛,疗效明显。然而由蒽环类药物引发的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机制迄今没有定论。目前,基本认可的理论是:超氧化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F e3+复合物的形成导致机体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并引发连锁反应,致内质网与线粒体膜过氧化。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对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诉求促进了其发展,使其从第一代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发展到第二代如表柔比星、阿柔比星、伊达比星、吡柔比星[1]。此外,为了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减少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害,已研发了新脂质体剂型[2]。但新药物和新剂型在临床应用中没有显示预期效果,化疗药物带来的心脏毒性没有完全消除[3]。因此,在化疗期间配合应用心肌保护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的防治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蒽环类药物、药物致、心脏毒性、预防、治疗现状、临床应用、血液系统肿瘤、活性氧自由基、肿瘤细胞、伊达比星、心肌毒性、线粒体膜、柔红霉素、配合应用、临床医师、疗效明显、联合化疗、连锁反应、剂型、化疗药物
23
R979.1(药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201095;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优秀骨干计划项目编号2015ZSYXGG04
2016-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