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和硫酸吲哚酚的研究进展

引用
尿毒症毒素是指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时不能经尿液清除、潴留在体内且有毒性作用的物质。据欧洲尿毒症毒素协作组(EU Tox)统计,至2011年4月已发现160种尿毒症毒素[1]。尿毒症毒素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3类。(1)不能与蛋白质结合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小于500,较易经血液透析清除,如尿素、肌酐;(2)蛋白质结合物质:大多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很难通过血液透析清除,如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 ,PCS )、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 IS);(3)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大于500,常规血液透析效果不理想,如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尿毒症毒素根据其来源分类也可分为3 类 , (1)内源性代谢产物:自身代谢产生,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 ADMA);(2)微生物代谢产物:主要是肠道菌群代谢物质,如吲哚类、酚类;(3)外源性摄入物质:如草酸盐[3]。研究[4-5]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与健康人群显著不同,其毒性产物与 CKD 及其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其中,PCS 和 IS 是当前研究最多的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相对分子质量、血液透析、中分子物质、微生物代谢产物、肠道菌群、kidney disease、renal disease、清除、二甲基精氨酸、蛋白质、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病、甲状旁腺素、吲哚、微球蛋白、透析效果

R692.5(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项目编号15DZ0503402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15-81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临床医学

1008-6358

31-1794/R

2015,(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