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主要表现为睑裂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变性,并向角膜侵入生长[1]。目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紫外线照射是翼状胬肉发病的重要诱因,其他因素包括年龄、风沙、遗传等[2]。泪膜是一层覆盖在眼表的水化黏液胶,对维持正常眼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黏蛋白是泪膜的重要成分,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翼状胬肉与泪膜关系密切。研究[3]发现,翼状胬肉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减小,黏蛋白分泌不足,使得泪膜不稳定。泪膜不稳定导致泪液渗透压增高,刺激眼表上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等炎性因子,进而促进翼状胬肉的发展[4‐5]。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手术可能影响泪膜稳定性。
翼状胬肉、泪膜稳定性、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黏蛋白、紫外线照射、结构和功能、液渗透压、眼表疾病、炎性因子、血管组织、细胞密度、手术为主、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调查显示、蛋白分泌、三角形、球结膜、治疗
R772.2(眼科学)
2015-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