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发病机制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 , 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1%~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发病比例为2∶1~4∶1[1‐4]。BAV 患者常出现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血栓形成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5‐6]。目前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已经明确,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对BAV 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有进展。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发病机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先天性心脏病、生物学的发展、尚未完全清楚、发病率、aortic valve、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血栓形成、女性、男性、患者、分子
R542.5+2(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5-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