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6358.2011.02.017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内镜诊治及转归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征、诊断时的内镜与组织学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0年11月间诊治的64例缺血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学特征、发病的危险因素、内镜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64例患者平均年龄62.5±5.2岁,男性( 30例 )与女性(34例)发病率在无显著差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94.5%)、便血(92.1%)和腹泻(73.4%).早期内镜检查(n=63)发现结肠黏膜水肿及局部出血(100%).组织学表现为肠壁的急性缺血坏死(100%).52例患者同时存在1或多个基础疾病,多因素分析表明:同时伴发的高血压病(73.4%)、糖尿病(20.3%)和心房纤颤(17.1%)是发生IC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支持治疗在数天内临床状况改善而且预后良好,仅少数(1.6%)患者需行部分肠切除治疗.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便血;结肠镜联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早期确诊手段.同时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心房纤颤是发生IC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能在数天内恢复.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结肠镜、治疗、危险因素
18
R574.6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1-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