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导大鼠弱精子症的病理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和比较雷公藤多苷与奥硝唑分别导致大鼠弱精子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和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分别干预诱导大鼠弱精症疾病动物模型.每两周采集血清和附睾液样本.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全面测定大鼠血清及附睾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对正常组、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造模病理组血清和附睾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多元数据分析,寻找两药病理模型中的差异代谢物,确定潜在生物标记物,探索和比较两种药物可能的毒性机制.结果:采用有监督模式下的PLS-DA通过分析GC-MS所得的代谢物图谱可以将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的病理组同正常组的显著地区分,并且两药模型组的代谢图谱也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与正常组相比,雷公藤模型组血清中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显著增加,附睾液中琥珀酸上调,尿素、胆固醇、肌醇等下调;奥硝唑模型组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均有所降低,附睾液中二羟丙酮磷酸、核酮糖-5-磷酸出现显著性上升.结论:通过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导的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进程变化,相比较常规性腺指标的观察和检测更为快速、灵敏.代谢组检测中筛选所获得的差异代谢物提示着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发大鼠弱精症涉及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病理机制存在着显著差异.
代谢组学、弱精子症、雷公藤多苷、奥硝唑、气相色谱-质谱
22
R965.2(药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478
2017-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2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