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28.00%(56/200),DILI的发生率为32.00% (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ALT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G、apo 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结核、治疗、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
18
R52(结核病)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C1213
201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8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