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对脑出血的诊断以及病情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内囊处脑出血患者78例,另选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48 h内、第4天和第8天血清PDGF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脑出血患者应用NIHSS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含量对脑出血的诊断以及病情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内囊处脑出血患者78例,另选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48 h内、第4天和第8天血清PDGF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脑出血患者应用NIHSS评测法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患者入院3d内进行头颅CT检查,按照血肿体积分为少量出血组(血肿体积<20 mL)、中量出血组(血肿体积介于20~40 mL之间)、大量出血组(血肿体积>40 mL)对照其血清PDGF水平的动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DG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出血患者<48 h时的血清PD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一直持续到第4天,第8天血清PDGF含量开始下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DGF的表达变化也显示了相似的变化.脑出血患者血清PDGF蛋白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2,P<0.01).不同脑出血体积患者之间血清PDGF的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随血肿体积的增大其水平也相应的升高(P<0.05).结论:血清PDGF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内囊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血清PDGF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脑出血、预诊断
18
R74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3-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1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