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和哌唑嗪调节早期高血压大鼠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反应的差异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大鼠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观测两类降压药物,氯沙坦或哌唑嗪在降压过程中对CGRP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经典的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Goldblatt,2K1C)为研究模型,夹尾法测定大鼠清醒状态下血压,通过公式计算出平均动脉压;放射免疫法血浆内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含量.反转录聚合连反应(RT-PCR)测定脊髓背根神经节中CGRP mRNA的表达.结果: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在结扎肾动脉10 d后较对照组快速升高(P<0.01),给予氯沙坦或哌唑嗪治疗5 d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实验末,高血压未治疗组血浆中Ang Ⅱ、CGRP浓度(P<0.01,P<0.01)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CGR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氯沙坦治疗组可进一步升高大鼠血浆中Ang Ⅱ、CGRP浓度(P<0.01,P<0.01)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CGRPmRNA的表达(P<0.05);但在高血压哌唑嗪治疗组大鼠血浆中Ang Ⅱ变化不显著(P>0.05),但CGRP浓度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CGRP mRNA的表达与未治疗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在肾血管性高血压早期含CGRP感觉神经功能存在代偿性增高,氯沙坦或哌唑嗪的不同降压机制也可能与其影响体内CGRP合成和释放差异有关.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氯沙坦、哌唑嗪、高血压
14
R965(药理学)
Hunan Nature Funding05JJ30042
2010-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