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98/j.issn.1009-153X.2019.06.019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
脊髓血管病包括多种引起严重脊髓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可以由出血、血肿压迫、动脉盗血或静脉高压引起.在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认识到血液向脊髓静脉引流可引起充血性脊髓损伤,进而提出了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spinal venous hypertensive myelopathy,VHM)的概念[1].自此以后,硬脊膜动静脉瘘、椎旁动静脉瘘伴脊髓引流以及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等疾病会导致血液向脊髓静脉引流,所以都被归为VHM[2~4].通过测量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脊髓表面静脉的压力,Hassler等[5,6]证实了VHM这一概念的合理性.马廉亭等[7,8]通过长期研究进一步证实,硬脊膜动静脉瘘是VHM最常见的病因.尽管VHM病人血管结构的病理改变可以通过手术或者栓塞进行纠正,但部分病人脊髓的功能却很难完全恢复.原因是各种原因导致脊髓正常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脊髓充血、毛细血管血流淤滞,早期可导致脊髓小动脉缺血、间质水肿,晚期导致缺血性坏死,引起脊髓功能的改变.Hurst等[9]通过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的脊髓进行活检,证实了该类病人脊髓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是脊髓静脉高压.
脊髓血管病、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诊断、治疗
24
R 744.1
2019-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