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98/j.issn.1009-153X.2018.09.02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的治疗手段,因为SAH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迟发性脑损伤(delayed brain injury,DBI)、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而炎症反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1],并且炎症反应严重地影响SAH的预后,因此减轻炎症反应也就成为治疗SAH的一条重要途径[2].本文就目前关于SAH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早期脑损伤
23
R743.9(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