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98/j.issn.1009-153X.2018.06.022
垂体腺瘤假包膜分离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常见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人,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仅次于胶质瘤及脑膜瘤[1].近年来,随着神经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P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3.9/10万[2].除部分特定类型的肿瘤和人群外,PA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以满意的肿瘤切除、充分减压、术后内分泌缓解为主要目标.近十年来,神经内镜设备的发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PA具有路径直接、创伤小、疗效好、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非侵袭性PA常规术式.尽管影像学技术、内分泌激素检测方法及微创技术的联合运用,使PA的全切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临床更关注肿瘤切除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和残存垂体腺功能的保护.为此,有学者在经鼻蝶入路的基础上提出沿着PA假包膜外分离切除肿瘤的方法,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更利于功能型PA术后内分泌功能恢复.本文主要对PA假包膜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提高对PA假包膜分离技术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应用.
垂体腺瘤、假包膜、囊外切除
23
R739.41;R651.1+1(肿瘤学)
2018-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4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