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14
时间与缺血程度对皮瓣延迟效果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及缺血程度的延迟术式对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125只成年ICR小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切取以髂腰血管为蒂的4.5 cm×1.5 cm皮瓣.4个延迟组按照延迟时间与切断胸背动脉尾侧支与否分为留血管7 d组与14 d组及切血管7 d与14 d组.在延迟结束后,建立与对照组同样的皮瓣模型.之后,计算皮瓣的坏死率,并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仪测量皮瓣的动脉管径及血流灌注、以及利用CD31抗体标示皮瓣内的血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术后7 d各延迟组的皮瓣坏死率均小于对照组(P<0.001).4个延迟组蒂部与choke动脉管径及灌注强度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切血管组皮瓣存活率、蒂部与choke动脉管径、血流灌注强度均显著大于两留血管组(P<0.05);延迟7 d组之间与延迟14 d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 d,4组延迟皮瓣的血管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但术后7 d各组皮瓣的血管密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883).结论 延迟只需要7 d便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延迟期间应尽量使皮瓣处于缺血最严重但不致组织坏死的状态.
延迟皮瓣、choke血管、激光散斑、血流动力学
40
R322-33;R616.2(人体形态学)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2-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4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