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1.003
第3腓骨肌应用于韧带重建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观察第3腓骨肌(the peroneus tertius,PT)的止点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为PT用于韧带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34例离体踝关节标本进行测量,记录PT止点至肌腱交界处长度(D1)、止点至伸肌下支持带远端长度(D2)、止点附着处肌肉和肌腱宽度、厚度,并根据止点形态进行分类.结果 PT止点形态分为4种类型,出现率分别为17.65%、35.29%、41.18%和5.88%.测得D2为(58.12±6.82)mm;D1 为(68.22±6.76)mm;PT止点宽度为(32.59±10.61)mm;PT肌腱联合处宽度为(3.91±0.73)mm;PT厚度为(1.12±0.18)mm.PT各形态D2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 15.645,P<0.05).PT各形态D1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 15.027,P<0.05).PT各形态止点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 = 28.098,P<0.05).PT各形态肌腱交界处宽度不完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 = 7.919,P<0.05).PT各形态厚度俱无统计学差异(H=1.638,P>0.05).结论 Ⅲ型止点出现率最高,Ⅳ型出现率最低.长度、宽度与体侧、性别无明显差异,但与止点类型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临床韧带重建术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第3腓骨肌、解剖、踝关节、韧带重建
39
R322.74(人体形态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1802022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