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1.002
第1齿状韧带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 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疏松型27.8%(5例);位于延髓上段脊髓侧方,纤维呈长三角形向外上方集中,在椎动脉后方跨越,在椎动脉的头侧止于硬膜并与之融合.其脊髓的附着部位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远端与第2~8齿状韧带融为一体,近端达延髓水平.组织学显示齿状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结论 第1齿状韧带对维持脊髓位置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齿状韧带将蛛网膜下腔分成前后两部分,脑脊液压力不平衡可导致脊髓前后部分所受的应力不等,脊髓前方可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刺激从而加重或诱发脊髓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可能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解剖因素之一.
齿状韧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颅颈交界
39
R323.1;R322.73(人体形态学)
北京市医学奖励基金会资助YXJL-2019-0720-0049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