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65X.2008.01.009
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介入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经下腔静脉肝后段(PIVC)肝内穿刺进行介入操作的安全性,为第2肝门重建术和 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1例正常下腔静脉肝后段及肝脏的离体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下腔静脉肝后段和肝静脉的相关解剖结构特点.结果:(1)下腔静脉肝后段:长度(7.01±1.30)cm;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安全范围是(5.43±1.23)cm,95%可信区间是3.02~7.84 cm.(2)肝静脉:上组: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的直径分别是(15.3±3.6)、(8.7±1.9)和(9.3±1.8)mm.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同开口于下腔静脉90.3%(28例);3支静脉分别开口于下腔静脉9.7%(3例);下组肝小静脉:不同直径的肝小静脉(≥10mm、10~5mm、≤5mm)的肝小静脉构成比分别是5.0%(11条)、24.0%(52条)和71.0%;标本出现率分别是35.5%(11例)、87.1%(27例)和96.8%(30例);RIVC分布位置分别是右侧壁下份、右侧壁及前壁下份、前壁及左壁下份.(3)模拟测量比较常规TIPS穿刺距离和DIPS穿刺距离:经RHV和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分别是(38.6±8.1)mm和(46.6±8.2)mm.DIPS穿刺距离是(31.2±7.9)mm.TIPS与DIPS三组模拟测量穿刺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IPS穿刺距离最短,以经MHV的TIPS穿刺距离最长.结论:(1)在下腔静脉肝后段有(54.3±12.3)mm的安全穿刺范围;(2)下腔静脉肝后段下份不同直径的下组肝小静脉,其直径越小,出现率越高,数量越多;(3)DIPS的穿刺距离最短,经MHV常规TIPS穿刺距离最长.
肝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应用解剖学
26
R323.3(人体形态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31738
2008-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