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65X.2005.03.009
下颌骨骨折机理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下颌骨骨折机理的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新鲜颅面标本进行解剖,对咀嚼肌、(牙合)位进行观察,把下颌骨横断截开,测量各个解剖区全厚骨质厚度.结果:下颌骨各部分骨质厚度:颏部正中(12.4±0.7)mm、颏孔区(10.6±1.1)mm、磨牙区(14.1±0.9)mm、下颌角(6.8±0.5)mm、下颌孔前区(10.1±1.0)mr、下颌孔后区(6.2±0.5)mm.下颌第3磨牙阻生时,骨质变薄.牙缺失时,骨质吸收牙槽突降低.咀嚼肌在下颌骨两侧呈镜面影像,附着于下颌骨的不同部位.牙尖交错位和下颌后退接触位时上下牙列接触,髁状突与颞骨关节面无间隙,下颌姿势位时使上下牙列及髁状突与颞骨关节面之间均有间隙.结论:(1)颏部正中、下颌体部、下颌角、髁突颈部为下颌骨解剖薄弱区域,下(牙合)骨全厚骨质厚度和骨折无相关性;(2)下颌第3磨牙阻生、缺失牙、颏孔和尖牙窝使下颌骨变薄弱;(3)咀嚼肌的收缩和(牙合)位的不同可以改变下颌骨骨折的发生部位;(4)下颌骨薄弱区、咀嚼肌和(牙合)位共同影响下颌骨骨折的发生.
下颌骨、骨折、解剖
23
R322.41(人体形态学)
2005-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