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65X.2001.03.036
人工椎间盘研制进展
@@下腰痛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是导致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引起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对椎间盘退变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脊柱融合等.但手术的满意率一直不尽如人意.面临着移植骨吸收,假关节形成,相邻节段应力集中等许多问题[2].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椎间盘摘除还是脊柱融合术都改变了正常腰段脊柱的生理形态和生物力学机制,术后逐渐发生腰椎功能紊乱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机制认识的加深和材料学的发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被认为是可以替代脊柱融合术治疗腰骶椎退行变所致腰痛的有效方法[3].用合适材料制成、设计合理的人工椎间盘装置不但能保留手术节段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和承载功能,还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活动性,类似于正常人体椎间盘[4].本文作者复习了人工椎间盘的有关文献资料,就其研制进展及设计原则作一综述.
人工椎间盘、研制进展
19
R318.01(医用一般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