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南某高阶煤井区煤层气井气、水产出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查明煤层气井气、水产出差异主控因素对于实现效益开发意义显著.基于沁水盆地南部某高煤阶煤层气井区144口井勘探与开发动态资料,分析了其气、水产出特征的差异,探讨了其形成的地质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井区煤层气井各类产水、产气在平面上成带分布,总体上呈现高产水量-低产气特征.煤层气井产气量主要受地下水和构造样式控制,体现为:①煤层气井的产出水源主要来自压裂水、煤层水和围岩补给水,以邻近砂岩层补给水为主;②高产气井基本分布在局部复向斜的核部及其翼部上的次级背斜的翼部,中产气井主要分布在局部复向斜的宽缓翼部和次级向斜的翼部,低产气井主要分布在次级向斜的核部和研究区东部的构造高点区.建议高产水井区应控制压裂规模,保证泵长期有效工作;低产水井区要加大压裂规模,特别注意早期地下水的排采控制.
沁水盆地、煤层气、日产气量、日产水量、地下水
27
TE12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16ZX0504100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672149
2018-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