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3045.2011.04.007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引用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际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其发展不仅是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还受来自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影响,并具有坚实的科学哲学基础.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在认清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坚持优良传统——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并积极占领国际学术战略高地;需要在加强具体问题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科学哲学和方法论基础;需要在坚持地理学基本思维和方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学科的知识;需要坚持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议题多样性的有机统一;需要努力改善学术生态环境,为中国经济地理学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经济地理学的重大研究领域应该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区域间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全球化、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研究新变化,气候变化区域响应,区域自然灾害的预警、危机恢复管理等.

经济地理学、机遇与挑战、学科发展

26

F11;U41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地理学方法研究”《2007FY140800;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技术-制度——共同演化视角下中国创新型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武汉和长春光谷比较研究”41071096

2011-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07-41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院院刊

1000-3045

11-1806/N

26

2011,26(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